{{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近年來,網路上流傳許多關於高劑量維生素 B 群有害健康的言論,特別是關於「過量維生素 B6 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大劑量 B 群有害健康」等恐慌言論。但你知道補充多少算是「過量」、過量多少才構成健康風險? 以及維生素 B 群是否累積於人體?今天我們直接用科學以及歐美官方權威性的資料來說明,到底高量維生素 B 群會不會有害? 到底多少叫做過量?
通常在食品成分標示上,最顯而易見讓人感到訝異的就是營養素百分比的數字,當數值是數千 % 以上,常開始讓人覺得疑惑,並且擔心是否過量。但你知道營養標示上百分比的意義嗎? 以及百分比怎麼來的呢? 我們先來理解相關定義。
1. DRI / RDA / PRI (建議攝取量)
2. UL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若以台灣的保健品標示上百分比來看,各 B 群維生素的 UL 差異如下 :
維生素 | DRI (成人) | UL (每日上限攝取量) |
---|---|---|
B1 (硫胺素) | 男性 / 女性 :1.2 / 0.9 毫克 | 沒有上限值 |
B2 (核黃素) | 男性 / 女性 :1.3 / 1.0 毫克 | 沒有上限值 |
B3 (菸鹼酸) | 男性 / 女性 :16 / 14 毫克 | 上限值 35 毫克 |
B5 (泛酸) | 5 毫克 | 沒有上限值 |
B6 (吡哆醇) | 1.5 毫克 | 上限值 80 毫克 |
B7 (生物素) | 30 微克 | 沒有上限值 |
B9 (葉酸) | 400 微克 | 上限值 1 毫克 (1000 微克) |
B12 (鈷胺素) | 2.4 微克 | 沒有上限值 |
在表格中你可以明確看到台灣規範具有每日上限值的維生素 B 群僅有 3 種,包含維生素 B3、維生素 B6、和維生素 B9 (葉酸),其他維生素 B 群因為非常安全,即使食用高量也沒有觀察到任何的副作用與風險,所以並沒有設定每日上限攝取量。
1. 區分「DRI 每日建議用量」 vs. 「UL 每日上限攝取量」
2. DRI 每日建議攝取量的缺陷
剛剛提到 DRI 是針對「預防缺乏」的建議,代表在身體不缺乏的狀況下,每日建議補充的攝取量,但並非每天僅需要攝取這樣的含量即足夠,這是非常容易被誤會的意義。DRI 指標並不完善,舉例來說 :
所以我們要理解的是 DRI 的建議數值是每日不缺乏的基本建議量,但並非你每日的最適需求量,生活中非常多的因素都會影響人體的營養素消耗與需求。所以若說 B 群保健品上的成份百分比超過 100% 就會有副作用,這樣的說法太過偏頗偏激且缺乏精準的科學根據。
3. 過量的定義 :任何累積超過 UL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的情況
至於如何判定營養品中的含量是否過量呢? 判斷的依據準則並非 DRI,而是應該以 UL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每日上限攝取量) 更為精準。UL 是指在一般人群中,幾乎所有個體每日可以攝入的某種營養素的最高限量,且在這個限量下,不會對健康產生明顯的有害影響。 但要注意的是,並非超過 UL 值就會有立即的副作用或毒性,請勿過度驚慌,超過 UL 並不代表一定會產生毒副作用,但會增加發生風險的可能性。
至於維生素 B6 吃多少會有副作用呢? 吃多少會有神經毒性呢? 我們直接翻譯引用來自美國國家衛生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中的段落敘述 :「... 維生素 B6 毒性通常表現為神經系統症狀,包括四肢感覺異常,嚴重情況下會出現行走困難。這種感覺神經病變通常在每日維生素 B6 含量超過 1000 毫克時出現。有一些病例報告顯示,患者食用補充品數月後,在每日含量低於 500 毫克時也出現感覺神經病變。然而,沒有研究顯示在每日維生素 B6 攝取量低於 200 毫克時會出現感覺神經損傷。維生素 B 毒性的罕見原因是低磷酸酶症。」
- 資料引述來源 :NIH (Vitamin B6)
而剛剛我們提到維生素每日建議判斷是否過量的指標是 UL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在台灣 UL 中維生素 B6 每日上限建議 80 毫克,遠低於 200 毫克的含量。台灣的「國產膠囊狀錠狀保健品法規」或是「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也不允許超過 80 毫克,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會有出現毒性的食用量或產品出現在市面上。
至於美國 FDA 官方設定的 UL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標準是多少呢? 美國 FDA 設定的成年人維生素 B6 每日最高上限是 100 毫克,比台灣標準還要稍高。
- 資料引述來源 :FDA B6 UL
維生素 B6 過量可能會引起神經毒性的新聞一開始源自澳洲的個案,在這起澳洲個案中,根據 《衛報》(The Guardian) 2025 年 1 月 4 日報導,Simon 原本不知道他補充的兩種保健產品 (多種維他命與鎂補充品) 都含有維他命 B6。醫師進行血液檢測後發現,他體內的 B6 水準高出正常值 36 倍。此外,文章還補充指出「Simon 每天補充兩顆鎂補充品中,可能會攝取超過 120 mg 的 B6」,遠超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
因此,綜合資訊可見 :
在這起案例是由於個案每日食用含維他命 B6 的「累積食用量」遠超過一天的 UL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長期補充下才導致相關的副作用產生。而長期補充超過每日上限值攝取量,任何一種營養素都可能會有副作用。所以對於補充保健品,重點是請勿自行加量或是含同成分與同類型產品累加食用。若補充的保健品中若有重複性成分,請先諮詢有相關經驗的專業人員,以免加總超過每日上限攝取量。
1. 優先透過飲食攝取 :飲食均衡是身體健康的基礎,全穀類、瘦肉、魚類、豆類、綠葉蔬菜等,通常已可滿足每日基本需求,且天然形式更安全。
2. 補充品使用需慎選 :如果因個人生活型態或健康需求需補充保健品,建議選擇具有品質與信賴依據的保健品,包含是否全批次經過純度檢驗等。
3. 遵守正確補充方式,避免自行加量或累積過量 :若您選購保健品,請依照保健品上的指示方式補充,切勿自行增加或是同時補充多種同類型保健品。如有需求可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後調整。
4. 若補充後出現症狀,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5. 有特殊族群需特別留意 :肝腎功能異常者、服用抗癲癇或化療藥等特殊藥物者,請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後食用。
整體而言,「高含量維生素 B 群是否有害」這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而需從完整科學角度來看。多數 B 群維生素若透過飲食攝取,不易達到過量;若需要補充保健品,建議依循正確的食用方式補充,能就能安心而理性地使用補充品,避免無謂的恐慌或風險。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從科學與專業角度,更理解高含量 B 群的安全性問題。如有需要也可進一步加我們官方 Line,我們樂意隨時針對我們的保健品給予您適當的諮詢!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