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一直是醫療上對抗感染的好幫手,可以有效殺死引起疾病的壞菌。不過你知道嗎?除了清除壞菌,抗生素也可能連「好菌」一併消滅,對我們消化道健康造成長期影響。你是否也有想過這類疑問,食用抗生素後應該補充益生菌嗎? 或是服用抗生素藥物的當下就應該補充呢? 今天讓我們來更理解抗生素與消化道微生物的關係。

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 連好菌也可能被波及

抗生素的原理,是針對細菌的生理結構發動攻擊,比如阻斷細菌製造細胞壁、干擾 DNA 或蛋白質合成等。但這些作用對消化道內的有益菌也可能產生殺傷力。

此外,細菌本身也會演化對抗抗生素,例如改變受攻擊的結構、產生把藥物排出的機制,甚至讓抗生素失去效力。這場人類與細菌的「抗藥性戰爭」仍在持續進行中。你可能在新聞中看過所謂的超級細菌的報導,正是科學家擔心抗生素遇到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後可能無用武之地,導致疾病大規模盛行後產生的毀滅性影響。

抗生素不是萬靈丹,濫用可能傷害更多

抗生素有分為「窄譜」和「廣譜」兩種 :

  • 窄譜抗生素 : 只針對特定細菌

  • 廣譜抗生素 : 會同時對付多種細菌,不分好壞


雖然廣譜抗生素常被用來「保險性」的治療,但其實它更容易破壞整體的消化道菌群平衡,尤其當醫師不確定是什麼細菌造成感染時。但「理想」的抗生素應該是窄譜和殺菌性的,能快速只殺死目標細菌,而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消滅。

有時候病人感冒、喉嚨痛,其實是病毒引起的,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治療。但部分醫師會因為病人要求或「以防萬一」,開出抗生素處方。這種不必要的使用,反而可能讓好菌受傷、壞菌產生抗藥性,導致更壞的結果。

抗生素對消化道菌相的具體影響

研究發現,即使是短短幾天的抗生素療程,也會嚴重破壞消化道內的好菌。常見的結果包括 :

  • 消化道菌種數量明顯減少

  • 有些有益菌可能永遠無法自然恢復


雖然大多數好菌在一個月內會逐漸恢復,但回來的菌種組合可能跟原本不同,而且可能會帶有抗藥性。這代表未來如果再服用抗生素,療效可能會變差,甚至讓壞菌取得更強的對抗能力。

有研究發現,曾經接受七天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即使四年後,其消化道細菌的抗藥性仍高於沒使用抗生素的人。

消化道好菌正在成為下一代輔助康復工具

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 ISAPP 的官方文章中對於服用抗生素後是否要補充益生菌的議題,結論仍是交由臨床醫師建議。一些臨床學會發布的條件性建議指出,臨床醫師與患者應就益生菌使用的相關益處和風險進行充分討論。在每個案例中可能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抗生素類別、治療持續時間、益生菌成本、年齡、合併症、住院狀況,以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或困難梭狀桿菌相關性腹瀉的背景風險或病史等。而許多臨床醫師也開始建議在服用抗生素時同時食用益生菌。

隨著科學研究對消化道微生物的探索日漸深入,大家越來越清楚這些「好菌」的重要性。除了幫助消化與吸收,它們還能影響保護力系統、心理健康,甚至影響新陳代謝。

因此,未來的醫師治療方式有可能不再只是開抗生素,而是採用 : 益生菌 (Probiotics)、後生元 (Postbiotics) 或糞菌移植 (FMT) 等複合方式。

這些新興療法都是希望以天然消化道微生物的力量,恢復健康的消化道生態與機能,減少抗生素帶來的傷害與風險。抗生素雖然能擊退感染,但對消化道菌相的破壞不容忽視。透過正確時間補充科學實證的益生菌菌株,不僅可能減少副作用,也幫助消化道恢復平衡。但最重要的是,請先與你的醫師討論與經過諮詢後再補充,醫師或專業醫療人員會針對您的狀況給予您最適當的建議。

《 研究文獻 》

  1. Szajewska, H. et al. Antibiotic-perturbed microbiota and the role of probiotic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4). DOI.
  2. Hill C, et 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scope and appropriate use of the term probiotic.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Aug;11(8):506-14.
  3. The ISAPP quick guide to probiotic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History, efficacy, and safety. Access online.
  4. Éliás AJ, et al.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during antibiotic treatment is unjustified in maintaining the gut microbiome diver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Med. 2023 Jul 19;21(1):262.
  5. Goodman C, et al.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Open. 2021 Aug 12;11(8):e043054.
  6. Szajewska H, et al. Probiotic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Position Paper of the ESPGHAN 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Gut Microbiota and Modification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23 Feb 1;76(2):232-247.
  7. Guo Q, et al.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diatric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 Apr 30;4(4):CD004827.
  8. Guarner, F. et al.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February 2023. Access online.
  9. Su GL, et al. 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Gastroenterology. 2020 Aug;159(2):697-705.
  10. Goldenberg JZ, et al. Pro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in adults and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 Dec 19;12(12):CD00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