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網路謠言一:魚油 EPA 與 DHA 應該是 3 : 2 才是「黃金比例」好魚油?
解答:錯。沒有甚麼黃金比例,那是行銷搞出來的噱頭。EPA 與 DHA 的 3 : 2 比例,主要是因為來自深海小型魚種,例如沙丁魚與鯷魚,其萃取出來的魚油中,每 1000 毫克的魚油內含的 EPA 與 DHA 大約含量是 180 毫克 (18%) 與 120 毫克 (12%),而這也是 3 : 2 比例的由來。
事實上,不同魚種萃取出的魚油其 EPA 與 DHA 比例多少會有所差異,例如鱈魚肝油的 EPA 與 DHA 比例大約是 9% 與 14%;而鮭魚中的比例大約是 EPA 9% 與 DHA 10%。而就 EPA 與 DHA 的功能來看,每個人的需求也不同,例如嬰幼兒、學齡兒童、孕婦與銀髮族等對於 DHA 的需求較大。而若是對於飲食大魚大肉,或是可能因為飲食不當而引起的身體其他狀況,這時候對於 EPA 的需求就比較大。因此並沒有所謂的 3 : 2 黃金比例,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就需要不同的魚油配方。所以有些廠商便宜行事,一款魚油賣百種人,這是不對的,例如兒童和孕婦就不適合食用太高 EPA 的魚油。
網路謠言二:魚油跟鈣不能一起吃,會有皂化反應,甚至引起拉肚子?
解答:錯。魚油跟鈣並不會產生皂化反應,這是錯誤的認知。
我們先來說明什麼是皂化反應。「皂化反應」的發生主要需要三個條件存在,包括:
皂化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加上是一個較慢的化學反應,因此需要在高溫下或是以物理方式不斷快速攪拌溶液等劇烈反應以促成反應的發生。
所以在了解皂化反應後,我們回來探討魚油和鈣的部分,基本上鈣質大多屬於中性到弱鹼性,所以與皂化反應所需要的強鹼是不符合的。如果鈣質是強鹼,那你補充鈣片的同時,大概口腔和胃早就已經灼傷了。
而在溫度部分,人體是恆溫的生物,體溫維持在 37.5 度 C 上下,即使發燒狀態,超過 40 度 C 就非常嚴重,要趕緊就診了,請問怎麼可能會達到皂化反應所需要的 70 度呢? 而在胃部消化蠕動部分,跟引起皂化反應所需的快速攪拌等劇烈反應差異甚大,很難構成皂化反應的條件,所以魚油和鈣一起食用,是安全無慮的,並不會引起皂化反應。
網路謠言三:魚油產品強調的 "三酸甘油酯型式" 是什麼?它會造成我的血脂過高!?
解答:錯。"三酸甘油酯型式 (TG)"代表魚油中的脂肪酸分子型式。而天然三酸甘油酯型式的魚油代表這些脂肪在消化過程中,與市面上的濃縮合成乙酯 (EE; ethyl ester) 型式魚油相比較,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並且增加 omega-3 脂肪酸在人體的吸收率以及利用率。
至於 ”是否會造成血脂 (三酸甘油酯) 過高的疑慮”,其時這裡指的是另一種型式的三酸甘油酯。這些血脂並非從飲食中的脂肪而來,而是由於食用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身體為了代謝,血液產生過高的胰島素,進而導致肝臟所合成出來。所以三酸甘油酯形式的魚油跟你的血脂是完全無關的!
網路謠言四:魚油滴在保麗龍上會導致保麗龍融化,是不是我食用的魚油含有有機溶劑,所以才會導致這狀況發生!?
解答:錯。這個議題其實是完全錯誤的認知,這項議題衛生福利部之前就公布解答闢謠過,關於衛生福利部的解釋引用如下:「市售某些魚油膠囊產品,如果將魚油滴在保麗龍上,發現有使保麗龍溶解現象,係因魚油中所含 EPA (二十碳五烯酸)、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之「乙基酯」含量較高,而該成分結構極性與保麗龍類似,因此會與保麗龍產生互溶情形,此為正常現象。」而此種魚油的特性正是因為高濃縮的乙酯 (EE) 形式魚油才會導致此種狀況的發生,這也代表千萬別用保麗龍容器去盛裝濃縮魚油製品。
而天然三酸甘油酯形式的濃縮魚油,則不會有此種情形的產生。
網路謠言五:看廣告說磷蝦油的 EPA 與 DHA 人體利用率較高,因此食用磷蝦油比魚油好!?
解答:錯。在 2015 年發表於 Lipids in Health & Disease 期刊的隨機雙盲實驗中,共 66 位的受測者,分別針對三酸甘油酯型魚油 (TG) 與乙酯型魚油 (EE) 與磷蝦油 (Krill Oil)。 經過 4 週的連續補充後發現,在相同的食用劑量下,磷蝦油的效果與魚油相比,其生物利用率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此外,磷蝦是一種類似蝦子的甲殼類生物,在海洋食物鏈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考量到捕抓磷蝦對於生態鏈的重大衝擊,在美國西岸、挪威、與南極洲都已明確立法禁止捕抓。
而 TruOmega 的高濃縮魚油,來自小型魚種,包括沙丁魚與鯷魚,數量充足,並且生活週期短,繁殖速度快,不僅較不容易累積環境汙染物,對於永續環境而言,是相當適合的魚油來源。
網路謠言六:看網路上說超臨界萃取技術萃取出來的才是好魚油!?
解答:錯。這是特定廠商的宣傳手法,並不公正。萃取魚油的製程依據不同的製造廠使用不同的技術,包括傳統的濕式壓榨萃取 (wet pressing)、超臨界萃取、到分子蒸餾法及天然酵素萃取。各有專利與特色,無論甚麼技術,重點是萃取出來的魚油品質是否精純。就如同釣魚,用撒網釣魚和使用釣竿釣魚,並不會因為哪一種釣法釣起來的魚特別好吃,因為好不好吃跟魚本身相關,和捕魚的方法則沒有太大的差別。
魚油食用後的成效,取決於三大重點:新鮮度、EPA 與 DHA 濃度、以及食用含量。公正而言,無論哪一種萃取方式,只要萃取後的魚油品質與指標能符合國際標準規範,都是好的魚油。
網路謠言七:孕婦食用含 EPA 的魚油很危險,藻油才安全!?
解答:錯。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篇文獻提到孕婦食用 EPA 後會有危險或是曾發生過任何的死亡案例。反而有研究指出,少量的 EPA 對於孕婦是具有正面的助益。孕婦可以食用 EPA,但建議食用少量 EPA,並不適合一般高 EPA 比例的魚油。
孕婦在 omega-3 的補充上,一般建議一週食用生鮮的海鮮類不要超過兩次,因為還是有可能會有重金屬或環境汙染物的殘留,而孕婦補充經過高度純化的魚油或藻油是較佳的補充來源。一般在孕婦的 omega-3 補充上,建議每日最少要食用 200 ~ 300 毫克的 DHA,因為 DHA 對於寶寶的發育相當重要,而 EPA 部分,可以藉由飲食中獲取,或選擇含少量 EPA 的魚油,但不建議食用高濃度 EPA 的魚油配方。
網路謠言八:魚油具有魚腥味是正常的,食用後沒有關係!?
解答:錯。事實上,魚油的腥味越重,代表越不新鮮。就像你食用新鮮的魚類食物或海產,並不會有濃厚的魚腥味,有濃厚的魚腥味,代表食物已經腐敗了。在魚油膠囊補充品中,濃厚的腥味,同樣代表魚油已經氧化腐敗,氧化的魚油不僅食用後,可能會導致反胃的打嗝 (burps) 反應,研究更發現帶有濃厚魚腥味的氧化魚油對於人體更有嚴重的負面傷害,會導致許多的風險與副作用。
魚油是否新鮮,可以看魚油本身是否有做新鮮度指標的檢驗,完整的新鮮度指標數值包含 AV、PV 與 TOTOX 指標。或是更簡單的方式,您可以刺破您食用的魚油膠囊,若帶有濃厚的魚腥味或腥臭味,代表你的魚油可能已經氧化,並不適合食用了。魚油的新鮮與否,跟食用後的成效也帶有絕對的相關性。
網路謠言九:食用亞麻籽油和魚油相同,具有一樣好的功效!?
解答:錯。Omega-3 必需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因此才被稱為「必需」。Omega-3 必需脂肪酸可分為兩大類來源:植物來源 (亞麻籽油、胡桃等,含有 ALA),或海生類來源 (魚油等,含有 EPA 與 DHA)。
亞麻籽油的 ALA 在人體內可以被合成為 EPA 與 DHA。但是人體將 ALA 轉換為 EPA 與 DHA 的速率緩慢,並且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飲食中的中式熱炒、速食與烘培食品中的植物油脂可能含有過多的 omega-6、反式脂肪酸、飲酒、與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 (維生素 B3、B6、鋅、鎂等)。此外,ALA 在體內主要被利用來作為產生能量來源,但 EPA 與 DHA 則是直接對於健康有直接的改善與幫助。
深海的魚類是 EPA 與 DHA 最直接的來源。根據研究指出,人體將 ALA 轉換為 EPA 的能力可能只有 8%,而 DHA 只有 0.5%,多數人甚至無法將 ALA 轉換為 DHA。亞麻籽油是健康的油脂,但並無法提供給你 EPA 與 DHA 的好處。
網路謠言十: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就可以滿足我們對於 Omega-3 的需求了!?
解答:錯。在美國,有超過 95% 以上的美國人無法經由飲食中獲得足夠的 omega-3。台灣雖然是四面環海,具有豐富的海鮮食物選擇,但大多數人,一週仍然沒有食用兩次的魚類食物,特別在忙碌生活與西化的飲食型態下,更難達成。
雖然大部分的魚類都含有 omega-3,但在深海中富含油脂的冷水魚含有最豐富的 EPA 與 DHA,例如鮭魚、鯷魚、或鮪魚等。其他白色或油脂較少的魚類,例如鱈魚或貝類,含有的 EPA 與 DHA 就較少。此外,大型魚種例如旗魚等,由於在海中生活週期長,其體內所含有的重金屬或汙染物也較多,因此食用上並不安全,特別是孕婦更應該注意。
至於該如何攝取足夠的 EPA 與 DHA 呢? 實際上非常簡單,選擇具有頂級新鮮度與高濃縮含量的 TruOmega,來自深海小型魚種,每日 1 ~ 2 顆膠囊,就可以滿足人體一天的需求,而經過高度純化的 TruOmega,純淨無汙染,無需擔心生鮮魚類中可能的環境汙染物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