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和植物性飲食趨勢興起,碗豆蛋白 (Pea Protein) 逐漸成為營養補充品市場的新寵。但碗豆蛋白跟常見的乳清蛋白有什麼差異? 碗豆蛋白有什麼健康益處? 今天營養師帶你認識這個來自豌豆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幫助您了解其營養價值、健康效益,以及如何補充。
什麼是碗豆蛋白?
碗豆蛋白是從黃色豌豆 (Pisum Sativum) 中提取的植物性蛋白質粉末。製造過程包括清洗、研磨、水解提取等步驟,最終形成淡米色的精製蛋白粉。這個過程會移除大部分澱粉和纖維,留下高濃度的蛋白質。
碗豆蛋白的類型
市面上主要有兩種碗豆蛋白類型產品 [1] :
1. 碗豆蛋白分離物 (Pea Protein Isolate) :
- 蛋白質含量 : 約 85~90%
- 特色 : 高純度、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
- 適用對象 : 追求高蛋白、低熱量的健身愛好者
2. 碗豆蛋白濃縮物 (Pea Protein Concentrate) :
- 蛋白質含量 : 約 70~85%
- 特色 : 保留更多天然營養素,包括纖維和礦物質
- 適用對象 : 追尋求全面營養的一般消費者
碗豆蛋白的營養價值
基本胺基酸組成
碗豆蛋白含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九種必需胺基酸,屬於「完整蛋白質」。特別富含 :
- 支鏈胺基酸 (BCAA) : 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
- 精胺酸 (Arginine) : 含量比其他蛋白質來源更高,有助健康循環
- 離胺酸 (Lysine) : 支持保護力系統功能
碗豆蛋白的賴胺酸 (Lysine) 豐富、白胺酸 (Leucine) 中等、含硫胺基酸 (甲硫胺酸、半胱胺酸) 相對較低;與穀物蛋白 (多半賴胺酸偏低、甲硫胺酸較高) 互補性佳 [1]。
碗豆蛋白的重要性與特色
1. 高生物利用率
研究顯示,碗豆蛋白的消化率達 98%,在植物性蛋白質中僅次於大豆蛋白和鷹嘴豆蛋白。根據蛋白質消化率校正胺基酸評分 (PDCAAS),碗豆蛋白 DCAAS 約 0.64 ~0.93。至於 DIAAS 約 73,也有特定品牌測得接近或達 100 的案例。不同品牌與製程與產品差異極大,選購時要看產品與第三方數據 [2]。
2. 低過敏性
碗豆蛋白是低過敏性,不含八大常見過敏原 (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大豆、魚類、貝類、小麥),對於有食物過敏或不耐症的人群是理想選擇。
3. 環保永續
相較於動物性蛋白質,碗豆蛋白的生產過程使用較少水資源和肥料,碳足跡更低,符合永續發展理念。
4. 素食友善
完全來自植物,符合素食主義者和嚴格素食主義者的需求。
碗豆蛋白的健康效益
1. 肌肉生長與修復
增肌科學證據 : 2015 年發表在《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161 名 18~35 歲男性在進行 12 週阻力訓練期間,每日補充 50 公克碗豆蛋白的受試者,其肱二頭肌厚度增加幅度與乳清蛋白組相當,且顯著優於安慰劑組 [3]。
2. 體重管理
飽足感效應 : 研究發現,碗豆蛋白能有效延長飽足感,減少飢餓感。一項研究顯示,在餐前 30 分鐘攝取 20 公克碗豆蛋白,能使受試者的卡路里攝取量平均減少 12% [4]。
誰適合食用碗豆蛋白?
1. 運動愛好者和健身人士
- 需要額外蛋白質支持肌肉生長和修復
- 尋求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品
2. 素食主義者
3. 乳糖不耐症患者
4. 食物過敏者
5. 年長者
6. 追求環保飲食者
碗豆蛋白怎麼吃?(食用量、時機、搭配)
每日總量
- 一般成人的蛋白 RDA 為 0.8 公克 / 每公斤體重 / 每日 (此為最低需求,不等於最佳量)。活躍族群或長者通常需要更高攝取量以維持肌肉 [5]。
- 運動族群常見建議為 1.4~2.0 公克 / 每公斤體重 / 每日,依訓練量與目標調整 [6]。
單次份量與時機
運動營養一般建議,每次 0.25 公克 / 每公斤體重高品質蛋白 (或 20~40 公克蛋白) 可有效刺激肌肉合成與生長;同時建議每 3~4 小時分配於三餐與加餐。年長者或高強度訓練者,單次食用量可取上緣 [7]。
晚上喝?運動前後?
「前或後」並無絕對性,重點在達成每日總量與合理分配。運動後 1~2 小時內補充一份,通常最容易執行 [7]。
與哪些食物混配更好?
- 與米蛋白 : 補足甲硫胺酸,提升整體胺基酸平衡 [8]。
- 與含碳水一起加餐食用 : 訓練後同時補碳水有助肝醣恢復。
碗豆蛋白常見問答 (FAQ)
Q1 :碗豆蛋白和乳清蛋白哪個更好?
A : 兩者各有優勢。乳清蛋白吸收速度較快,但碗豆蛋白低過敏性、環保永續。12 週阻力訓練下的臨床試驗顯示,兩者在肌肉增長效果上相當 [9]。
Q2 :碗豆蛋白會引起腎結石嗎?
A :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適量攝取碗豆蛋白會增加腎結石風險。相反地,植物性蛋白質通常對腎臟負擔較小。
Q3 :素食者只靠碗豆蛋白就足夠了嗎?
A : 雖然碗豆蛋白是優質蛋白質,但建議搭配多樣化的蛋白質來源,如豆類、堅果、種子等,確保營養均衡。因為豆科多偏低甲硫胺酸;與穀物蛋白 (如米蛋白) 混配即可互補,甚至可使 PDCAAS 達 1.0。
Q4 :碗豆蛋白可以長期使用嗎?
A : 適量使用通常是安全的,但建議定期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特別是有特殊健康狀況者。
Q5 :孩童可以使用碗豆蛋白嗎?
A : 雖然碗豆蛋白相對安全,但孩童最好以天然食物為主要蛋白質來源,補充品使用前應諮詢小兒科醫師。
總結
碗豆蛋白作為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在保健市場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它不僅提供完整的胺基酸組成,還具有低過敏性、環保永續等優勢。無論您是運動愛好者、素食主義者,或是尋求健康蛋白質來源的一般消費者,碗豆蛋白都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 參考文獻 》
- Z. X. Lu, J. F. He, Y. C. Zhang & D. J. Bing.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a prote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unctional food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19.1651248
- Yan Zeng, et al. Nutritional Value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native Protein for Meat and Dairy - A Review. Foods. 2022 Oct 23;11(21):3326. doi: 10.3390/foods11213326
- Babault, N., et al. (2015). Pea proteins oral supplementation promotes muscle thickness gains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12(1), 3. DOI: 10.1186/s12970-014-0064-5
- Abou-Samra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protein sources on satiation and short-term satiety when consumed as a starter. Nutrition Journal 2011, 10:139. http://www.nutritionj.com/content/10/1/139
- Marta Lonnie, et al. Protein for Life: Review of Optimal Protein Intake, Sustainable Dietary Sources and the Effect on Appetite in Ageing Adults. Nutrients. 2018 Mar 16;10(3):360. doi: 10.3390/nu10030360
- Bill Campbell, 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protein and exerci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Volume 4, 2007 - Issue 1. https://doi.org/10.1186/1550-2783-4-8
- Ralf Jäger, 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protein and exerci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volume 14, Article number: 20 (2017). https://jiss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70-017-0177-8?utm_source=chatgpt.com
- Steven R Hertzler, et al. Plant Proteins: Assessing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Effects on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Nutrients. 2020 Nov 30;12(12):3704. doi: 10.3390/nu12123704
- Nicolas Babault, et al. Pea proteins oral supplementation promotes muscle thickness gains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vs. Whey protei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volume 12, Article number: 3 (2015) https://jiss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70-014-0064-5?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