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之所以被稱為「沉默的器官」,是因為其功能受損時,初期症狀不明顯,甚至在腎臟功能喪失大部分後,患者也可能毫無感覺,直到病情進入中、晚期或接近衰竭時才出現明顯症狀,這大大延誤了治療的時機,也增加了發展成末期腎臟病的風險。所以平時就應該好好保養腎臟,避免生活習慣或飲食做出傷腎的行為,但你知道哪些行為會傷腎嗎? 今天帶你好好認識應該避免傷腎的 10 大地雷。

1. 過度使用止痛藥

台灣有很多用藥浪費的問題。非處方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s) 和止痛藥等,可以幫助舒緩疼痛。由於在一般藥局很輕易可以購買或經由醫事人員開立,但它們也可能傷害腎臟,特別是如果您已經有腎臟疾病。減少定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切勿超過建議劑量。

台灣人尤其很愛吃藥,根據統計台灣用藥量是美國的 7~7.7 倍,而且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患者,平均每天要吃 5 種藥 [2]。台灣人習慣不舒服就立刻吃藥,而且容易自行購買成藥食用,長久下來都可能導致傷腎的副作用。

2. 愛吃重鹹 

許多人愛吃重口味食物,尤其外食族更常見。台灣外食風氣盛,尤其台灣的傳統烹調方式和外食文化中,常使用較多調味料來增加風味,例如加工食品、小吃與熱炒、速食、湯麵等,都可能含有高鹽分。

根據衛福部的指引,成年人一天建議的鈉含量是 2000 毫克,但一碗泡麵可能含有 400~500 毫克以上的鈉,加上其實食物、零食等鈉含量高,所以一天超過 2000 毫克是非常輕易的。也因此長期外食、吃加工品都會逐漸累積造成腎臟的負荷。

高鹽或高鈉飲食會增加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並傷害腎臟。用香料代替鹽來調味食物,味道一樣好,但卻可以避開高鹽高鈉的陷阱。您的口味會慢慢適應,一陣子之後,您會發現你的口味已經習慣於較淡的口味,反而不再習慣吃重鹹的食物。好在近年來保健意識抬頭,許多台灣人已意識到過量攝取鹽分對健康的影響,並開始調整飲食習慣。記得要常保腎臟健康,少用調味料,避開重鹹重口味就對了!

3. 愛食用加工食品 

2022 年一項研究發現,大量食用加工食品的人患腎臟疾病的風險高出 24% [3]。這些食品經過大量加工,含有人工添加物、額外糖分、精製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或高飽和脂肪,和高鈉,但纖維、植化素、蛋白質和必需營養素含量很低。

至於加工食品涵蓋那些範圍呢? 加工食品涵蓋從簡單處理到高度複合的各種食物,從最基本的罐頭、冷凍蔬果到更複雜的零食 (如洋芋片)、含糖飲料、即時麵食、加工肉類 (香腸、火腿)、微波食品和糖果等。 依照加工程度分類,從最少加工的「原型食物」(未加工或切割、冷凍等) 到添加了油、糖、鹽等成分的「加工食品」(如起司、罐頭),再到含有多種添加劑的「超加工食品」(如餅乾、速食麵)。以上這些都是加工食品。

嘗試多吃天然食品,如水果、蔬菜和穀物。盡量吃原形食物,以及自行烹調,就可以少降低加工食品的危害。

4. 飲水不足

許多人由於工作繁忙,或不方便上廁所,就不喜歡喝水。但沒有足夠的水分,您就有腎臟損傷的風險,特別是在繁忙工作或炎熱天氣中。水有助於腎臟排除廢物。它還有助於預防腎結石,並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飲水不足還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皮膚乾燥、關節疼痛、便秘、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以及情緒和認知功能下降。

如何判斷我們是否飲用足夠的水呢? 身體缺水的徵兆,可觀察尿液顏色變深、口乾舌燥、皮膚鬆弛、疲勞、頭痛,或甚至出現心悸。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算自己的飲水量,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取約 1500~2500 c.c. 的水,記住,這是喝水,喝一堆飲料和手搖杯可不計算在內。

5. 睡眠不足

長期熬夜或睡眠不足會干擾腎臟正常代謝,降低血流和含氧量,增加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衰退、慢性發炎,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為了保護腎臟健康,建議確保你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並嘗試調整生活習慣,例如睡前避免咖啡因、白天多活動曬太陽等。腎臟功能受睡眠-清醒週期調節,這有助於協調腎臟在 24 小時內的工作負荷 [4]。

6. 吃太多肉

現代人大魚大肉習慣了,加上飲食精緻化,導致蔬果量減少,但反而肉類食用過多。蛋白質是我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幫助人們增強肌肉、癒合、對抗感染並保持健康。我們需要的蛋白質量取決於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

動物蛋白,如肉類、乳製品和雞蛋,含有所有必需的營養,但有些可能含有高量不健康脂肪,例如飽和脂肪。魚類、禽肉和低脂乳製品含有較少這些脂肪,使它們對心臟健康更好。尤其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火腿跟熱狗列為「1 級致癌物」,而紅肉 (牛肉、豬肉及羊肉) 則被列為「2A 級」的可能致癌物。飲食上除了控制適量的蛋白質食用量外,盡量挑選魚肉、雞鴨等禽肉也更為健康。

此外,如果您有腎臟疾病,您的身體可能難以清除蛋白質食用後產生的代謝廢物,更須留意。

7. 吃太多糖 

糖分導致肥胖。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而這兩者是腎臟疾病的主要原因。您可以在許多食物找到糖分,如甜點、麵包、飲料和手搖杯和您可能不認為是甜的食物。許多食物中的糖分含量可能會出乎你意料之外的高,購買包裝商品時要注意成分,以避免在飲食中添加糖分。

近年來,許多研究或專業人員指出糖是毒藥,盡量少碰為妙。過多的糖分不只提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的風險,甚至會提高癌症的發生率。更糟的是糖會有成癮性,糖的成癮效率是古柯鹼的「七倍」。當你越吃越甜,就會更讓你無法戒除糖癮。為了你的健康,現在就開始減糖與戒糖。

8. 吸菸

您可能知道吸菸對肺部或心臟不好。您知道吸菸也可能傷害腎臟嗎?吸菸者更容易在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導致蛋白尿,當你尿尿時發現馬桶中有很多泡泡,且不容易消失,這可能就是腎臟損傷的先行徵象 [5]。

9. 過量飲酒

大量飲酒會傷害腎臟。對於女性來說,每天不建議超過 3 杯 (或每週超過 7 杯)。對於男性來說,每天不建議超過 4 杯 (或每週超過 14 杯)。

酒精會改變腎臟的工作方式。除了過濾血液外,腎臟還有助於保持體內適當的水分量。酒精會通過使身體脫水來干擾這種平衡運作。過量飲酒還會提高血壓 (腎臟疾病的主要原因) 並傷害肝臟與腎臟 [6]。您的腎臟會過濾有害物質,包括酒精,代表您喝得越多,腎臟工作得越辛苦。大量飲酒會使罹患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一倍,這是一種不會隨時間改善的長期疾病。所以,現在就開始戒酒吧! 還能幫你省錢呢。

10. 久坐不動

定期運動提供許多健康益處,特別是對腎臟疾病患者。它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體重、血壓和膽固醇。研究顯示,定期運動的晚期腎臟病患者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死亡風險降低約 50% [7]。

久坐行為是腎臟疾病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久坐時間較長與慢性腎臟病 (CKD) 風險增加、腎功能下降以及腎臟相關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不僅如此,久坐也會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即使有足夠的身體活動,過度的久坐時間,特別是每天超過 12 小時,仍會增加 CKD 風險。減少久坐時間並進行規律的身體活動,即使是較低強度的運動,都有助於降低這些風險 [8]。

《 參考文獻

  1. 10 Common Habits That May Harm Your Kidneys.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https://www.kidney.org/news-stories/10-common-habits-may-harm-your-kidneys
  2. 台灣人愛吃藥 不當傷害人數遠勝連摔七架747。藥害救濟基金會。https://www.tdrf.org.tw/2009/09/16/knowledge01-1-5/
  3. Shutong Du,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Incident CK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Volume 80, Issue 5, November 2022, Pages 589-598. https://doi.org/10.1053/j.ajkd.2022.03.016
  4. 睡眠不好,腰子也不好?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https://www.tckdf.org.tw/Main/BlogIn/34/1049/50/1
  5. SR Orth. Cigarette smoking: an important renal risk factor – far beyond carcinogenesis. Tob Induc Dis. 2002 Jun 15;1(2):137–155. doi: 10.1186/1617-9625-1-2-137
  6. Zhenliang Fan,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Can be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Med Sci Monit. 2019 Sep 20;25:7059–7072. doi: 10.12659/MSM.916121
  7. Christie Rampersad, et al.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Poor Heal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KD.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3, September 2021, Pages 391-398. https://doi.org/10.1053/j.ajkd.2020.12.018
  8. Min-Kuang Tsai, et al. Associations of Prolonged Occupational Sitting with the Spectrum of Kidney Disease: Results from a Cohort of a Half-Million Asian Adults. Sports Med Open. 2022 Dec 13;8:147. doi: 10.1186/s40798-022-00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