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品如何判斷天然呢? 天然就是食物型態嗎? 其實這是很容易混淆的觀點。目前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規範,營養補充品不能再直接宣稱「天然」兩字,畢竟很多原料雖然來自食物,但為了萃取或是維持穩定性,還是會添加其他成分,因此直接宣稱天然其實目前在台灣是禁止的。

但號稱來自食物型態的營養品確實好吸收嗎? 這句話其實隱藏陷阱。要判斷營養成分人體是否好吸收,是否與天然食物型態相符合,必須要看營養成分的式。舉例而言,維生素 B 群在坊間有號稱來自藜麥或是酵母發酵的 B 群,並宣稱來自食物好吸收。其實這一觀點既正確但又錯誤。

正確觀點:來自天然吸收率較高

說明:例如食物中存在的天然活性式維生素 B12 是甲鈷胺 (Methylcabalamin),而合成式的維生素 B12 是氰鈷胺 (Cyanocobalamin),根據研究文獻,其食用後,合成式流失是活性形式的 3 倍快。而通常活性式的甲鈷胺與合成的氰鈷胺原料也價差百倍以上。也因為活性維生素 B12 的絕佳成效以及特性,所以在美國無論是網購主要品牌或是醫療線品牌,其實也都是將甲鈷胺的維生素 B12 列為維生素上的使用首選。

葉酸,也是另一個可以立刻判斷的維生素成分。當營養品標示上只寫葉酸,或是 Folic Acid,這都是人工合成的式。目前在台灣衛福部核准的活性葉酸式學名是 (6s)-5-甲基四氫葉酸葡萄糖胺鹽 [(6s)-5-Methyltetrahydrofolic Acid]。而在 2009 年德國波昂大學的研究上,也證實活性葉酸跟傳統的合成葉酸相比,食用 8 小時後,比傳統葉酸還要多出 98% 的吸收量(r prinz-langenohl, s brämswig, o. 2009)

此外,如維生素 E,中文無法區分來自天然或人工合成。但看英文學名就一目了然。天然型式的維生素 E 學名是 d-alpha-tocopherol,人體好吸收,是具生物活性的式。人工合成式則是 dl-alpha-tocopherol。看清楚了嗎? 所以下次要補充維生素 E,記得看清楚是 d-式還是 dl-式。

錯誤觀點:來自天然酵母就一定是活性式?!

說明:來自酵母或藜麥,是指發酵時用來培養與製造 B 群的來源。但其裡面大部分常見都還是合成式的葉酸 (Folic Acid) 或維生素 B12,也就是氰鈷胺 (Cyanocobalamin),所以來自酵母不等於是活性式,當然,天然來源已經比人工合成的效果較佳,也不代表吸收率是最高的,但把天然來源跟活性形式的高吸收率畫上等號,是常發生的誤解,即使有些專業人員也常誤會所以實際上必須確認是哪一種式的維生素,才能判定。若您購買的產品彩盒上,只有標示中文維生素 B12,那很有可能就是人工合成式為主,或是請廠商公佈原料商所提供的 CoA 證明其維生素 B12 的式,才能判斷。

重點:天然來源酵母發酵  活性形式。活性形式才是最高吸收率的保證。

天然來源或人工合成,一直是被拿來炒作的議題,也常常被廠商拿來當神主牌,但卻容易誤導消費者。真正存在於食物中或是人體的式,還是必須要看英文的成分學名才能判斷,這是消費者必須學習的課題,不然就只是一直被有心的廠商消費。活性式才能真正達成食用後的最佳成效,一個產品若無法達成食用後預期的成效,那無論多便宜,其實都是浪費錢。下次記得挑選您食用的營養補充品時,停下來多看一下營養標示,聰明選擇所食用的營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