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般我們口語所稱呼的甲殼素 (Chitosan) 其實正式名稱為幾丁聚醣,是針對飲食管控的重要保健品成分。這種原本源自海洋生物的天然多醣體,因其獨特的生物活性與相對安全的使用特性而被廣泛研究。然而,就像任何一種保健成分,了解甲殼素的本質、功效、適用族群以及正確使用方式至關重要,本篇營養師將帶你認識甲殼素的奇妙功效。

甲殼素是什麼?

甲殼素的來源

甲殼素 (幾丁聚醣) 並非直接存在於自然界,而是從一種名為幾丁質 (Chitin) 的物質經過特殊處理後所得到的衍生物。幾丁質在自然界中分布相當廣泛,是僅次於纖維素的第二大最豐富的多醣體。它主要存在於海洋甲殼類動物,蝦、蟹、龍蝦等的外殼是幾丁質的主要來源,商業化的甲殼素產品多半來自這些海洋生物外殼的加工副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甲殼素的製造來源可能會影響其最終的品質與效果。目前歐洲比利時大廠 KitoZyme® 也已經研發出經過微生物發酵來源的純素食甲殼素,不僅更安全,效果更好,即使對於海鮮過敏的人也可以放心食用。

甲殼素對人體健康的功效

輔助飲食控制與管理,甲殼素應用在飲食控制中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

1. 與脂肪結合吸附 :

甲殼素在消化道環境中帶正電荷,能夠吸附帶負電荷的脂肪分子和膽汁,形成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複合物,從而減少脂肪的吸收並排出體外。


2. 增加滿足感 :

甲殼素吸收水分後會膨脹,增加體積,提高滿足感,有助於控制飲食攝取量的輔助控制。


甲殼素的食用禁忌

如果選擇的甲殼素主要來自於蝦、蟹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對甲殼類海鮮過敏的人群需特別謹慎,以免食用後引發過敏反應。

若對海鮮過敏的人可改為選擇由比利時 KitoZyme® 公司與烈日大學產學合作研發的 KiOnutrime-CsG®,是由微生物發酵萃取而來,無過敏原疑慮,即使對海鮮類過敏的人也可安心食用。

甲殼素食用注意事項

甲殼素的正確使用方式和時機對於發揮其最佳效果很重要,一般建議含油脂的正餐或點心飯前 15 分鐘食用,以利最大成效。

甲殼素與其他營養素的相互作用

由於甲殼素與油脂結合的特性,導致其可能影響脂溶性維生素 (A、D、E、K),間接降低這些需要脂肪協助吸收的維生素的生物利用率。此外,甲殼素也不建議和油脂類的保健品食用,例如魚油、黑種籽油、油脂形式 Q10 等。建議至少間隔 4 小時以上再食用。

甲殼素的每日建議食用量

一般海鮮類來源甲殼素一般建議每日 1000~3000 毫克,分 2~3 次服用,通常在含脂肪較高的餐前15分鐘服用。

如何選購高品質甲殼素保健品

1. 挑選微生物發酵來源、安全且無過敏疑慮

蝦蟹等海鮮來源的甲殼素,是常見的過敏性來源。除此之外,海鮮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可能有環境污染,包含重金屬、環境毒素或農藥、以及海洋中的塑膠微粒等污染的風險。

相反的,微生物發酵的素食甲殼素 (幾丁質),例如知名品牌原料 KiOnutrime-CsG® 並不會出現海鮮的過敏反應,而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是在精準的培育發酵環境中,可以嚴格控制環境與純度,因此不會有任何受到污染的可能性,相對更為安全。

2. 微生物發酵素食甲殼素溶解快、效果更佳

KiOnutrime-CsG® 素食甲殼素 (幾丁質) 在研究上模擬消化道環境下,可於 10 分鐘內快速溶解,立即作用。此外,KiOnutrime-CsG® 素食甲殼素由於是微生物發酵,其分子量極低,小於 15 kDa,一般甲殼素分子量介於 100~1000 kDa 之間,而分子量越小,與脂肪的結合力更強更快,食用效果更佳。在油脂吸附力測試上,KiOnutrime-CsG® 素食甲殼素甚至是一般甲殼素的 800 倍。

3. 選購有臨床實證原料,才是效果保證

在保健原料上,若有經過科學臨床驗證,才能精準證實有效。KiOnutrime-CsG® 素食甲殼素經臨床證實每日食用 2.5 公克,就能帶來顯著成效與滿意度。KiOnutrime-CsG® 素食甲殼素更有超過 60 篇以上的專利 (申請中+通過),是最頂級的甲殼素保健品上上之選。

甲殼素常見問答集 (FAQ)

Q1. 甲殼素對所有想飲食控制的人都有效嗎?


A :甲殼素的效果因人而異。研究表明,它通過結合飲食中脂肪,同時增加餐食滿足感來發揮作用,但效果通常較為溫和。對於飲食中脂肪含量較高者,效果可能更明顯。重要的是,甲殼素應視為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的輔助,而非替代方案。從源頭控管飲食,多吃蔬果與均衡食物,才是最佳生活型態。

Q2. 甲殼素會影響藥物吸收嗎?如何避免?

A :是的,甲殼素可能結合並減少某些藥物的吸收,特別是抗生素、口服避孕藥和降膽固醇藥物。為避免這種相互作用,建議將甲殼素與藥物的服用時間間隔至少 2~4 小時。若您正在服用處方藥物,請在開始使用甲殼素前諮詢醫生或藥師的建議。

Q3. 甲殼素對海鮮過敏的人安全嗎?

A :對甲殼類海鮮 (如蝦、蟹) 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甲殼素產品。最好直接選擇微生物發酵來源,就沒有過敏性疑慮。

Q4. 市面上的「複方型」甲殼素產品值得購買嗎?


A :複方型甲殼素產品通常添加了其他成分,如綠茶提取物、咖啡因等、纖維素等。這些產品可能宣稱提供協同作用,卻同時也可能增加副作用風險。但回歸到甲殼素的本質,是與油脂結合降低吸收,加上需要食用到足量才會有更佳效果,若添加一堆複方,但甲殼素本身含量卻不足,可能反而影響原本的食用目的與成效。

Q5. 那些食物含有高油脂,適合吃之前先食用甲殼素?


A : 1. 動物性高油脂食物

(1). 紅肉與加工肉類 :

  • 牛肉 (如牛小排、牛肋眼)
  • 豬肉 (如五花肉、豬腳、培根)
  • 羊肉 (如羊肩排、羊腩)
  • 加工肉品 :香腸、熱狗、臘肉、培根、肉鬆

(2). 高油脂奶製品 :

  • 全脂牛奶、全脂優格
  • 起司 (特別是高脂肪起司如切達、馬蘇里拉、布里起司)
  • 奶油 (Butter)
  • 鮮奶油、奶精

(3). 高脂肪禽類與內臟  :

  • 鴨肉、鵝肉 (比雞肉含更多脂肪)
  • 雞皮
  • 動物內臟 (如肝、腎、腦、心臟)

2. 油炸與高油脂加工食品 :這類食物經過油炸或使用大量奶油、動物油、高熱量,容易導致飲食失控 

  • 炸物 :例如鹹酥雞、炸雞、炸薯條、炸天婦羅
  • 泡麵
  • 洋芋片、玉米片、蝦條等零食
  • 蛋糕、奶油餅乾、酥皮點心 (如可頌、千層派)、酥餅、鳳梨酥、蛋黃酥等等
  • 中式早餐的燒餅油條、鍋貼、滷肉飯、中式便當如炸排骨飯等
  • 奶昔、冰淇淋、巧克力

3. 其他高油脂隱藏食物 :有些食物雖然不被認為是「高油脂」,但含有大量隱藏脂肪

  • 炸物 :咖哩 (含椰奶、奶油)
  • 奶茶 (含奶精,通常為氫化植物油)
  • 濃湯 (如奶油玉米濃湯、海鮮巧達湯)
  • 沙拉醬 (如美乃滋、凱撒醬、千島醬)
  • 漢堡、比薩、焗烤食物 (含大量起司與奶油)

總結

在飲食西化的生活型態下,速食、油炸食物、富含高油脂的蛋糕、餅乾等食物,或即使中式熱炒等許多食物,都含有明顯或隱性的高油脂,長期食用下不僅飲食不均衡,更會帶來健康風險。甲殼素由於其特殊的吸附油脂特性,成為飲食管理保健原料的熱門成分,而精選微生物發酵的 KiOnutrime-CsG® 素食甲殼素 (幾丁質),不僅沒有傳統蝦蟹甲殼素的過敏疑慮,更沒有環境污染的風險,尤其食用量少,但成效更高,聰明挑選頂級甲殼素,才是事半功倍的最佳每日飲食控制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