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高精緻化飲食中,為了健康考量,食品商開始採用代糖作為甜味的來源,宣稱能降低糖的攝取以免影響健康,例如常會在各種「零卡」或「無糖」的食品和飲料中看到阿斯巴甜的身影。作為最常用的人工甜味劑之一,阿斯巴甜已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成分,但同時也引發了諸多健康爭議。尤其近年來的科學研究陸續指出,阿斯巴甜不僅可能有致癌的風險,更會引發胰島素升高,並且進一步導致內皮發炎與動脈硬化等風險。所以阿斯巴甜真的安全嗎?

阿斯巴甜是什麼?

阿斯巴甜組成

阿斯巴甜 (Aspartame)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它由兩種天然存在的胺基酸:L-天門冬氨酸 (Aspartic Acid) 和 L-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通過甲酯 (Methyl Ester Bond) 連接而成。當被食用後,阿斯巴甜分解為這些胺基酸,用於蛋白質合成和代謝。除了天門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外,阿斯巴甜消化過程還產生少量甲醇,這是一種自然存在於水果、蔬菜及其果汁等食物中的化合物。從含阿斯巴甜的甜味飲料中攝取的甲醇量約比同等體積的番茄汁少五到六倍。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一開始於 1981 年批准其在乾燥食品中的使用,1983 年批准在碳酸飲料中使用,並於 1996 年批准作為一般用途甜味劑。早期的科學風險評估和食品添加劑安全性評估,認為阿斯巴甜在其預期食用目的中是安全的。根據這些結論和其他獨立審查,全球政府監管機構,包括日本厚生勞動省、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局、加拿大衛生部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均允許使用阿斯巴甜。後來阿斯巴甜廣泛的被各地的食品商使用於各式食品中。直到近年陸續有最新的研究開始推翻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論調。

阿斯巴甜的甜度特性

阿斯巴甜的甜度約為糖的 200 倍,因此只需少量甜味劑即可達到糖所提供的甜度。在餐廳餐桌上可用來泡咖啡的小包裝代糖包以及其他加工食品和飲料中,阿斯巴甜常與其他甜味劑或食品成分混合,以減少苦味並增強整體口感。

市場上使用阿斯巴甜的食物

阿斯巴甜常見用於飲料 (如零卡可樂、無糖汽水、調味飲料、加味水等) 、乳製品 (如低熱量優格和低脂調味牛乳製品) 、營養棒、甜點 (如無糖布丁和果凍、低卡冰淇淋和冰棒) 、口香糖、醬料、糖漿和調味品的成分。阿斯巴甜也存在於多種以單包使用的餐桌甜味劑中。在美國最常見的阿斯巴甜餐桌甜味劑品牌是 Equal®、Nutrasweet®、Canderel® 和 Pal Sweet®。此外,某些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以及維他命咀嚼錠、粉包等可能含有阿斯巴甜以提高其口感。阿斯巴甜不適合用於需要長時間烘烤的食品,因為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會導致其失去甜味。

阿斯巴甜的潛在健康風險

儘管阿斯巴甜已被全球多個權威機構評估為安全使用,但潛在的健康擔憂增加了不少爭議。

阿斯巴甜與癌症風險

關於阿斯巴甜是否增加癌症風險,一直是最具爭議性的話題之一。2023 年 7 月,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阿斯巴甜列為「2B 類可能致癌物」 (Group 2B) ,這引發了全球關注。但強調此分類並未表示一般日常使用會提高致癌風險,且尚無足夠證據證明。

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 (JECFA) 得出結論,評估的數據未顯示有充分理由改變先前為阿斯巴甜設定的每日可接受攝入量 (ADI) ,即每公斤體重 0~40 毫克。因此,委員會重申在此限制內每日消費是安全的。例如,一罐含有 200 或 300 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碳酸飲料,假設沒有從其他食物來源攝入到阿斯巴甜,一名體重 70 公斤的成年人需要每天飲用超過 9~14 罐才會超過每日可接受攝入量。

但仍然 - 阿斯巴甜歸類於可能致癌物的動作開始讓消費者警惕是否可能帶來無謂的風險。

阿斯巴甜可能增加胰島素升高與動脈硬化風險?

最新研究指出,經常食用阿斯巴甜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干擾消化系統功能、引發頭痛、改變味覺,甚至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近期一篇動物研究 (老鼠實驗) 更進一步提供了阿斯巴甜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並指出具體可能的作用機制。該研究發現,食用阿斯巴甜會引起胰島素分泌明顯升高,而胰島素是人體用來調節血糖的重要賀爾蒙。胰島素長期不正常的升高,可能導致脂肪堆積在血管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Atherosclerosis) ,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每日餵食雄性和雌性小白鼠含有 0.15% 阿斯巴甜的食物 - 相當於一個人每天飲用三罐 (加總約 1 公升) 無糖汽水 - 持續 12 週。

隨後,研究者將這些小鼠與兩組對照組進行比較:一組餵食不含阿斯巴甜的飲食,另一組餵食含 15% 糖 (蔗糖) 的飲食。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持續測量小鼠的胰島素水平。此外,他們還在第 4 週、第 8 週和第 12 週評估了小鼠血管的健康狀況。

在食用阿斯巴甜後 30 分鐘內,小鼠的胰島素水平顯著上升。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無論在小鼠還是人類體內,口腔、腸道和其他組織內都分佈著能夠探測甜味的受體。

這些受體在攝入糖分後能夠刺激胰島素釋放。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糖的 200 倍,似乎會誤導這些受體產生錯覺,從而觸發更高含量的胰島素釋放並產生後續的生理反應。

胰島素的升高不僅僅出現在食用阿斯巴甜後的短時間內。接受阿斯巴甜飲食的小鼠持續保持高胰島素濃度,這代表長期食用這種人工甜味劑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大大增加可能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中也建議「人工甜味劑在代謝上並非惰性物質,且可能對胰島素調節和發炎反應產生深遠影響。在更多大型的人體臨床研究確認這些結果之前,盡可能食用天然食物並盡量減少人工甜味劑似乎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阿斯巴甜的安全食用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和大多數國家設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可接受攝入量 (ADI) 為每公斤體重 40 毫克。例如,一罐含有 200 毫克阿斯巴甜的無糖汽水,假設沒有從其他食物來源同時含有阿斯巴甜,一名體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需要每天飲用超過 12 罐才會超過每日可接受攝入量。

特殊族群食用注意

  • 孕婦和哺乳期女性 :儘管大多數研究未發現適量使用阿斯巴甜對孕婦有害,但如果您想更謹慎,建議減少食用。

  • 兒童 :兒童由於體重較輕,比成年人更容易達到每公斤體重的限制值,因此應特別注意控制其阿斯巴甜攝入量。

  • 遺傳疾病苯酮尿症患者 :必須完全避免阿斯巴甜。


飲食適度與多樣化原則

營養學專家普遍建議,無論是天然糖還是人工甜味劑,都應適度使用,最理想的做法是 :

  • 逐漸減少對甜味的依賴,盡量食用天然風味食物
。
  • 不依賴單一類型的同種甜味劑,而是交替使用不同的甜味選擇
。
  • 選擇更天然的甜味劑,例如菊糖、羅漢果甜苷等,會比化學合成甜味劑稍微安全
。

總結

阿斯巴甜是一種廣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劑,在提供甜味的同時幾乎不增加卡路里,對於體重管理具有潛在益處。對於普通健康人來說,在每日適量安全範圍內使用阿斯巴甜一般認為是安全的。

然而,關於其長期食用下的健康影響爭議仍然不少,特別是在癌症風險、代謝疾病和心血管健康等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未來仍需要更多大型研究才能確認。但無論選擇天然糖還是人工甜味劑,均衡飲食和適度原則才是健康飲食的核心,請記得營養師說的「天然的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