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螢幕時間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常見部分。我們每天都在花費大量的時間在 3C 螢幕上,一早起床先滑手機,到公司面對電腦螢幕,晚上下班後看電視追劇,睡前滑 i-pad 或手機,你花費大量時間看螢幕等數位裝置。過度看螢幕的結果可能導致眼睛疲勞 (eyestrain),而根據專家建議,想緩解這種疲勞不適感的最新方法是 20-20-20 法則,這是一種由美國眼科學會推薦的護眼技巧 [1],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緩解長時間使用 3C 電子螢幕所引起的「數位疲勞」。
如果你過度長時間使用眼睛,常見痠痛、乾澀、疲倦、灼熱或發癢就是眼睛疲勞的症狀。其他症狀包括 :
雖然這些症狀可能代表你的眼睛已經開始疲勞了,但如果你真的很不舒服,又無法舒緩,最好還是趕緊請眼科醫師檢查。
美國眼科學會建議的 20-20-20 法則建議,每看螢幕 20 分鐘,你應該嘗試休息 20 秒,看向 20 英尺外 (6 公尺) 的東西。
台灣因為使用的是公制單位,所以換算後是 6 公尺,但這個數字並非絕對值,重點不在於 20 英尺的距離,而是要你規律的轉換視覺方向 ,將眼睛從螢幕移開,看向窗外或室內其他較遠的物體。主要概念是你應該嘗試專注於遠離你的 3C 螢幕。你可以透過窗戶看向似乎很遠的街景或物體,例如樹木或街對面的建築物,遠方的山景等。如果你在小空間工作,只要看向窗外的遠方即可。或是在小房間工作,沒有窗戶,也請轉移你的視線,看向房間另一端或較遠的地方。
根據美國眼科學會的說法,看數位裝置不一定會損害你的視力,但可能造成疲勞和不適症狀,特別我們現在使用 3C 的時間更久。人類通常每分鐘眨眼約 15 次,當盯著螢幕時,頻率會降到一半或三分之一,這可能導致乾燥、刺激和疲倦的眼睛。而長久下來,提早老化,導致老花眼的發生,也是現代人常見的現象,許多人 40 幾歲就需要戴起老花眼鏡。
螢幕造成的眼睛疲勞稱為電腦視覺症候群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CVS),由於眼球長時間聚焦的壓力造成眼睛調節肌肉過度、長時間未眨眼造成眼睛乾澀。美國的視光醫學會調查也指出,電腦視覺症候群已成為全美職業病排行榜首,而不僅是美國,即使台灣也是上班族或學生常見的症候群。2020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 CVS 患者開始 20-20-20 法則後,在乾眼症狀和淚膜穩定性方面有顯著改善 [2]。雖然整體 CVS 症狀僅有輕微改善,但這代表 20-20-20 法則是有意義性的,確實對於舒緩眼睛疲勞有幫助性。
雖然許多醫生建議 20-20-20 法則是最佳可行的方式,不過任何從長時間電腦工作或螢幕中的休息都是有益的,無論對於眼睛,或是甚至身體健康。久坐之後,身體也容易發生動脈血栓等其他健康問題。至於眼睛部分,尤其兒童通常不像成人那樣注意到眼睛疲勞。因此,父母親更應該嘗試密切監控兒童的螢幕時間。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