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許多嬰幼兒或兒童營養保健品中,常常會添加許多的調味劑來增加風味,例如葡萄、草莓等水果風味,以藉此增加嬰幼兒或兒童的食用意願。通常嬰幼兒的食用意願增加,也讓新手父母餵食的較為輕鬆。但在研究上發現,對於食物的風味,將會大大影響到嬰幼兒未來長大後對於食物的選擇以及飲食的習慣。

在嬰幼兒的飲食上,從哺乳開始到食用乳製品或嬰兒配方奶、以及副食品等,其實這些嬰幼兒食用的食物上的風味,會影響到其長大後對於食物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會導致飲食上的偏差,進而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風險。所以在配方設計上,嬰幼兒營養補充品特別應該避免接觸任何並非來自天然食物原本味道的食物添加劑,特別是人工水果風味等調味劑。

我們來看幾項有趣的研究。在 2007 年一項針對母乳對於嬰幼兒未來的飲食習慣調查發現,餵食母乳的寶寶跟餵食配方奶的寶寶相比,從接受度、食用頻率、食用反應等調查發現,餵食母乳的寶寶其對於桃子的接受度高於餵食配方奶的寶寶。這是因為當哺乳媽媽平時飲食中食用各種不同的水果,而這些水果風味間接影響到母乳的味道,而當母乳寶寶食用後,未來對於水果的接受度就更高。而這個結果也呼應了 2003 年的一項研究,餵食母乳的寶寶,長大後較不挑食,並且對於陌生的食物的接受度與嘗試意願都更高。而這更重要的意義是,在這些寶寶在之後的兒童生長階段,其對於蔬菜與水果的食用意願與食用量也增加。

而飲食的挑選對於哺乳媽媽而言也是同等重要,在另一篇研究中,給予嬰兒食用針對添加香草風味的配方奶,這些嬰兒對於配方奶的食用量都更多,而且吸吮的更大力。若研究人員改為讓哺乳媽媽食用含香草味道的奶粉,而這些寶寶,在吸食母乳時,同樣會感受到母乳中香草的風味而呈現出同樣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後續在嬰兒成長後將影響其對於食物與風味的接受度和選擇。所以即使是哺乳的媽媽,也必須極為注意其食用的餐食內容,因為寶寶會感受到母乳中的風味。

美國針對嬰幼兒的飲食模式調查,在 2004 年就提出警告,嬰幼兒對於蔬菜的接受度比水果更低,而1/4的兒童甚至一天沒有食用到一份蔬菜,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兒童反而喜愛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或是甜點與飲料。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就是從嬰幼兒開始受到的影響,甚至一路到長大成人,其對於食物的選擇可能導致未來更多的慢性疾病風險。

在另一篇 2002 年的研究指出,針對嬰幼兒餵食不同的配方奶 (包含牛乳、豆奶、與水解蛋白) 並持續追蹤其成長到4-5歲時的飲食偏好。結果發現不同的配方奶會影響到他們未來對於食物風味的選擇,例如餵食蛋白水解配方的嬰兒,跟餵食牛奶配方的嬰兒相比,餵食水解蛋白的嬰兒長大後比較能接受較酸風味的果汁;而餵食大豆來源的配方奶,比較偏好帶點苦味的蘋果汁。而後續追蹤發現,這些餵食水解蛋白或是大豆配方奶的嬰兒,在兒童時期對於花椰菜等蔬菜的接受顯著高出許多。餵食牛乳配方的嬰兒長大後則對於花椰菜的接受度較低。而這些飲食習慣,在未來成長為大人後,也將影響其未來的飲食選擇。

而不只是對於飲食習慣與食物的挑選,食品的添加物非常多,除了人工香料等調味劑,還有人工色素等許多不同的添加物,這些添加物更容易帶來健康上負面的影響,包括可能導致過敏、氣喘、以及神經上的發展損害,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和腹部疼痛或腹瀉等。在另一篇 2018 年發表的動物研究中發現,這些香料或調味劑,在動物研究中都呈現細胞毒性 (cytotoxic) 或基因毒性 (genotoxic),包括後續顯著降低紅血球的生成等生理反應。

《 結論 》
引用這些文獻,包含從哺乳媽媽的飲食選擇進而影響到母乳風味、以及配方奶到食品中水果風味等的添加物。這些研究都指向一個結果,嬰幼兒的飲食選擇,會影響到其未來成長後對於蔬果的食用及飲食的偏好,而這些飲食偏好將對於未來長大後其健康扮演關鍵的角色。

所以對於嬰幼兒與兒童,飲食該如何注意呢?

1. 嬰幼兒的營養補充品中,避免選擇含水果風味等調味劑的產品

2. 盡量避免含有人工添加物、人工香料、色素等製品,讓嬰幼兒習慣原本食物的風味。無論標籤上註明是天然香料 (natural flavors) 或人工香料(artificial flavors),都可能會影響未來成長後其對於蔬菜等的接受度與飲食習慣

3. 哺乳媽媽對於本身食用的食物,應盡可能均衡,以天然食材為主,並避免食用含添加物或人工風味的食物

4. 對於嬰幼兒的副食品,以原味的天然食材為主

當寶寶出生後,父母親為了寶寶的健康,而給予寶寶更完整的營養補充品。但給寶寶食用營養補充品時,卻不經意反而吃下有害的水果香料等調味劑而影響到其未來的生長與行為,這反而是本末倒置了,不是嗎? 寶寶的生長只有一次,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小心食物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