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普遍外食,除了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陷阱外,營養攝取也不易均衡。同時,再加上工作壓力,慢性疲勞、疼痛、精神萎靡都是常見症狀,這也造就了現代人習慣以保健食品來補足身體所需。若老是感到疲倦、睡不飽,經常感冒、生病不容易好,這些可能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建議首要向專科醫師診斷諮詢,了解個人健康狀態,以利對症下藥。

許多民眾認為只有西藥才會產生副作用,保健食品很溫和不會對身體有害,這觀念不完全正確。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根據統計,一年可吃掉 1 千億元保健食品。常見民眾「求好心切」每天吃進多種保健食品,但保健食品大部分是複方,許多基礎成分容易重複出現,營養素攝取過量的結果,對身體反而是一種負擔。且保健食品多數已經經過濃縮、萃取等加工程序,濃度已高於天然食物,多食無益。尤其是患有特定疾病及固定服用藥物民眾,如要補充保健類或健康食品,最好先詢問醫療專業人員,依照個人身體狀況及需求來選擇。建議民眾吃保健食品時掌握兩大原則:

原則 1:適量適時 –

保健食品有劑量高低區分,很多人以為既然要吃,劑量愈高愈好,實則不然,還是要依照每個人的需求和日常飲食習慣而定。可藉由營養師或藥師的專業諮詢,針對個人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進行綜合性評估,選擇合適且必要的保健食品類型與劑量,符合身體所需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此外,保健食品食用的時間點依特性不同,有的適合空腹吃,有的飯後食用較佳,請依照使用說明,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效果。許多強調國外醫療等級的營養品,給予非常高劑量,吃了短時間有感,但長時間會於身體的影響卻無法評估。營養補充品是在正常飲食下,給予額外不足的補充,但不應該一昧的崇尚高劑量,需在醫療人員評估下使用才是正確的習慣。

原則 2:清楚含量及用量 –

市售的保健食品都有營養標示,一定要看清楚營養標示的含量,以及一天吃的量為多少。在選購時,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另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表。或經由專業醫療人員給予個人健康狀況評估後,給予適合個人健康狀況的補充建議,以避免攝取過量。

營養師與醫師皆強調,營養保健食品是食品。聰明吃保健食品,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